在“8·15”日本战胜并宣告无条件投降77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发布了《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其间包含这个部队414名成员的实在名字和
在“8·15”日本战胜并宣告无条件投降77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发布了《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其间包含这个部队414名成员的实在名字和个人信息。这是我国初次揭露关东军化学部成员信息,为展开日本化学战前史及战后影响研讨供给了史料支撑。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向记者介绍《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思琪摄关东军化学部是1939年5月11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立的,又叫“满洲第五一六部队”,在日本国内被称为“日本陆军化学研讨所”。这个部队首要研发一系列毒剂,包含芥子气、路易氏气、氯酸瓦斯等,并应用于实战。据了解,这个名簿原藏于日本厚生劳作省,2017年转藏于日本国立公函书馆,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研讨团队在赴日本跨国取证过程中发现的,通过多方尽力,于2021年4月取得。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初次揭露的《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这份档案的构成时刻约为1945年,合计237页,具体记载了414名成员的名字、出生日期、户籍、役种、军种等,及其亲属居处、联系等信息,暴露出第五一六部队全体规划、人员构成、职级等级等根本史实。